12月5日,植被生態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本次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方精云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于貴瑞院士、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員、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呂憲國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張大勇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王堃教授,內蒙古農業大學韓國棟教授,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馮江教授,實驗室顧問盛連喜教授,以及實驗室骨干和青年教師出席了會議。我校副校長郭建華出席會議并致辭,科學技術處處長李陽光出席會議。
會議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方精云和馮江教授主持。會上,實驗室委員認真聽取了實驗室主任王德利教授關于實驗室在研究水平與貢獻、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匯報,以及實驗室學術骨干孫偉教授、白娥教授和鐘志偉副教授圍繞實驗室研究方向開展的特色研究和近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介紹。委員們對實驗室在放牧對草地生態系統功能的作用、草地結構與功能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和適應機制以及土壤氮循環的微生物驅動機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與會人員還圍繞實驗室的發展規劃以及下一輪實驗室評估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對實驗室的戰略定位、研究方向、人才培養及團隊建設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建議結合研究方向和承擔的重大科研任務,優化和推進團隊建設;鼓勵和引導團隊成員積極開展國際前沿重大科學問題以及生態學經典理論問題研究,進一步突出實驗室的區域優勢和研究特色。